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第三章
来源:  作者: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0-05-26  点击率:12227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4.1、蓄须明志的梅兰芳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而此时在北平的梅兰芳面对敌人的侵略,为了不当亡国奴,梅兰芳携全家告别了北平故居“缀玉轩”故居,在上海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定居下来。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梅兰芳罢歌罢舞,息影舞台,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但梅兰芳即便是如此,也决不为日本人唱歌,梅兰芳开始留起了胡子,宁可离开舞台,也决不为日本人唱戏,通过留胡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期间汪伪政府与侵华日军数次登门要求梅兰芳重新登台,均遭拒绝。因为长时间不演出,生活变得比较拮据,梅兰芳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尽管好多人都希望梅兰芳能登台演出,但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留了八年的胡须,并高兴地对外宣布,决定重新登台演出。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作为表演大师的梅兰芳,心里装着观众,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作为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蓄须明志,宁可离开舞台,也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展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解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积淀,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和认同。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第一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六章第二节第四目“全民族抗战开始”使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精神,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使用本案例时,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对梅兰芳的评价。

 

 

 

 

 

 

 

 

 

 

 

 

 

4.2、“当代愚公”黄大发

这一暖心感人的场景发生在201711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现场。坐在习近平右手边的第二位老人,就是来自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人称“当代愚公”。

黄大发,1935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小学文化,1959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当地建筑公司曾经重新评估过工程,认为质量过硬,尤其是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支持,简直不可想象,堪称工程“奇观”。但就是这样一位老支书、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民,愣是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带领群众奋斗50多年,黄大发走遍了村庄周边的山山水水,但最远只到过80公里外的遵义市。这位82岁的老支书把一辈子的时间都交给了村里工作,把所有的心力和精神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将乡亲们带上致富路。2015年,遵义有关领导了解到,这位80岁的老支书有个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于是决定满足他这个心愿。时任平正乡办公室主任的徐飞回忆,那天,他们来到村里,发现黄大发和老伴已经穿戴整齐在村口等着了。到了贵阳,老支书既没有提出到风景名胜去逛逛,也没有要求去商场转转,而是提出去贵州省委看看。站在省委大门口,黄大发注视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石碑,一言不发地站立着……就这样,默默站立了10多分钟,黄大发回身对陪同人员说: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陪同人员问:到别处看看吧?黄大发把头一摇:“党组织信任我,把草王坝村交给了我,现在,渠通了、电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20174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13日,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时代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发挥好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风的时代要求。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九州体育官网登录入口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的鲜明体现。他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示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坚强意志。他不愧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楷模。

案例解析: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无论是万里长城、都江堰,还是“愚公移山”的传说,反映的都是中国人民的民族特质,彰显出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奋斗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瑰宝。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黄大发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新长征路上,千千万万位黄大发,一心为民、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发家渠”, 用行动争做脱贫攻坚的先锋军,让实干凝聚贫困群众的信心决心,拿作风把牢集体奔小康的方向盘,把不忘初心的承诺镌刻在辽阔的大地上,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目“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知识点教学。黄大发身上闪耀的是愚公移山的不懈奋斗精神,他保持着为人民服务和通电通路的梦想,勇于创造,贵乎坚持,最终成为时代楷模。

 

 

 

 

 

 

 

 

 

4.3、“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南仁东星”是为纪念我国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南仁东而命名的。他曾任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中国天眼”项目的发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东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曾赴多国访问、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受到国外天文界的青睐,最终他选择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相当于在国外一天的工资。

南仁东与“中国天眼”的缘分始于1993年。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想了想,跟同事们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在中国建造直径500米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为了给中国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台址,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亲自率领团队跋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贵州省的一个喀斯特洼坑,也就是“中国天眼”现处的位置。

选址工作结束后,南仁东团队又迎来一个巨大挑战——索网疲劳问题。2010年,他们对现有的钢索进行组网结构疲劳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现有索网无法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工程建设却又迫在眉睫。对南仁东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可核心技术根本买不到,唯一的办法就是自主研发。两年时间里,南仁东废寝忘食,和研究团队先后做了10多种方案,历经近百次的失败,最终才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战,研制出满足工程要求的钢索结构。FAST索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变位工作方式的索网体系。同时,他们还自主研制出轻型索驱动的并联机器人——FAST馈源舱,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指向跟踪。

20169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它是我国自主研制、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十倍。自运行以来,它已成功发现44颗新脉冲星,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领域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选址、立项、建设到落成启用,南仁东扎根贵州深山22年,以矢志不渝、锐意创新的精神给我国天文事业留下瑰宝。南仁东给自己和世界写下了几句诗: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中国天眼”,是他留给祖国的骄傲。

案例解析:

本案例主要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南仁东艰难攻下“中国天眼”超级工程的事迹。90年代初,当南仁东提出要建造属于中国的500米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时,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他的这个“狂妄的计划”在一开始并不被多数人看好。从选址、立项、建设到落成启用,南仁东倾尽22年的岁月,他和研究团队在“中国天眼”的技术攻关战中矢志不渝、团结战斗、自主研制,为祖国天文学界创下奇迹,深刻地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国奋力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目“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相关知识点教学。教师可通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南仁东及其团队攻关“中国天眼”项目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仁东及其团队是如何在这场技术攻关战中体现中国精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性,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还有哪些人物的事迹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等。

 

 

 

 

 

 

 

 

 

 

 

4.4、西藏藏医药浴申遗成功

毛里求斯时间201811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决议指出,该遗产项目“凸显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传统知识的重要性,提供了人类与其环境间可持续关系的积极例证”。这标志着藏医药申遗之路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西藏传统文化又多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藏医药文献约有3800多年的历史。象雄时期的《二万一千部医治法》和《四部甘露宝典》为藏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13世纪以后,藏医药得到了空前发展。藏医药浴法也随之发展,它以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为集中传承区域,广泛流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保障着藏族民众的生命健康。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根植于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的健康观及疾病观,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的方式,来达到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的目的,进而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目的。这是民众通过沐浴来防病疗疾的经验结晶,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传承和发展。“藏医药浴法”遗产项目承载着藏族天文历算、自然博物、仪式信仰、行为规范、起居饮食等传统知识,同时也通过藏族神话、传说、史诗、戏剧、绘画、雕刻等文化表现形式得以广泛传播,既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知识与实践,也是人类创造力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见证。

为确保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增强传承活力,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协调单位,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协同相关单位在20159月成立保护工作协调小组,联合制定了《藏医药浴法五年保护计划(20192023)》,实施协同保护与发展行动。西藏林周县甘曲镇甘曲村民委员会等8个社区及西藏藏医学院等12个群体,将建立健全相关传习中心和研究机构,推广社区健康实践;将传统传承方式引入高等教育和中小学生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这一传统知识与实践得以传承发展。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五十多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弘扬。藏族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西藏藏医药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是保护传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事件。这既提升了“藏医药浴法”乃至藏医药整体的国际可见度,也体现了中国对保护传承包括藏文化在内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态度,让中华文化展现出了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

案例解析:

  西藏藏医药浴申遗成功,是我国和世界对于中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是中国方面自身对于继承、发展和创新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成功范例。我国积极参加申遗工作,是加强非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藏民族文化遗产是藏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目“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知识点教学。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在我党的坚强领导和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西藏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进,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传承优秀藏族文化是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思考藏医药浴申遗成功的原因并讨论其意义,以及对于以后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启示,理解我国的文化政策、民族政策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4.5、“网红”故宫别样红

近年来,600岁的故宫既“卖得了萌”,又“耍得了酷”,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这与故宫的掌门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2012年初,在故宫饱受“十重门”舆论危机之际,单霁翔临危受命成为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上任第一年,单霁翔对故宫下达了三道禁令:禁烟、禁火和禁车。20134月,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来访参观故宫,单霁翔坚持在午门之外完成接待,自此打破了贵宾车辆驶入紫禁城的“惯例”。

单霁翔对故宫的文物和建筑都如数家珍,因为他用自己的脚丈量了故宫的每一个房间。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磨坏了20多双鞋,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在任期间,单霁翔带领修缮了1200栋古建筑,大大增加了故宫开放区,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止步”区变成开放展览区。单霁翔曾在公开演讲中多次表示,要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62690件文物藏品得到保护和展示,让每一件文物“光彩照人”。同时,他还通过推广全网购票、设置限流、合理配比卫生间等各种举措,改善了故宫“人看人”和女厕“排长龙”的现状,使故宫的参观环境更加人性化。

单霁翔对故宫乐此不疲的“改造”,源自他对故宫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说:“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要让故宫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价值。”他不仅要让观众更容易、更方便地走进故宫,还要让大家深入了解故宫蕴藏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故宫的首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呈现出文物修复师的工匠精神,第一张数字音乐专辑《古画会唱歌》让古画“活起来”,主题漫画《故宫回声》展现惊心动魄的文物长征路,“科技+文化”创新实验室让《千里江山图》清晰可见,层出不穷的文创产品凸显故宫“萌萌哒”的新形象。近年来,故宫每年都举办1000多场公益教育活动,孩子们在穿朝珠、画龙袍、做拓片等实践活动中体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网红”故宫还更加高调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过去六年,故宫博物院已有135项展览走出自己的馆室,成为全世界举办外国展览最多的博物馆。一件件文物,充满活力的故宫,让世界各国友人感受到中国强大的文化自信。

“网红”故宫的背后,是一群故宫博物院工作者、中华文化传承者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信仰,他们肩负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用心对待每一件文物,以新的方式让中华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爱祖国、爱历史、爱文化,这是新时代的爱国情,他们正为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联结而不懈努力。

案例解析: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案例结合故宫在单霁翔院长带领下进行的系列改革创新,叙述了故宫赢得人气、人心的基本原因,那就是以人为中心、以观众为中心,尊重文物与文化,敢于运用新思维打造适合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的文化产品,将故宫文物与文化的价值最大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接受、认同和尊重,是培育和发展人们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目“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在使用本案例时,教师要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载体、有内容的,并重点阐述:以我们的灿烂文化为荣,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就是爱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姿态,就是爱国。文化自信是我们最深沉的自信,也是涵养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

 

 

 

 

 

 

 

 

 

 

 

 

4.6、中华战狼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句铁骨铮铮中华好男儿的口号在银屏上响彻云霄,这句掷地有声、满怀爱国主义情怀的豪言壮语,来自于曾热播的电影——《战狼》。

2017727日,《战狼》系列电影之《战狼2》在影院亮相,自首映以来,这部电影一路飚红,而截至目前的票房,早已攻破50个亿的大关。

《战狼2》讲述的,是九州体育官网登录入口一名中国前特种部队士兵的故事。这位男主角名叫冷锋,被开除军籍后的他,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使他被迫卷入了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原本可以安全撤离的他,却因为无法忘记曾为军人的使命。于是,他孤身犯险,义无反顾地冲回了沦陷区,带领身陷囹圄的同胞和难民们,一起展开了生死逃亡。

冷锋的演绎者,是中国的著名演员吴京,从小习武的他,在《战狼2》中用血脉喷张的打戏征服了观众的眼球,而他身上那勇敢无畏的爱国主义军人精神更是感染着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战狼2》的热播也是有其天时的。201781日,是中国建军节的第90个年头,而这部影片将首映时间锁定在建军节档期,无疑抓准了中国人民久攒的爱国主义情绪,主题的高度吻合让它获得了群众广泛的共鸣。

《战狼2》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追捧,在海外也掀起了一阵观影热潮。728日,《战狼2》在悉尼上映后,当地的华人纷纷前往影院支持,每场的上座率几乎场场爆满,而在澳洲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火热程度也丝毫不逊于国内。除了好莱坞式的动作戏大场面,电影中拼死开展的撤侨行为更是激起了海外华侨同胞们强烈的爱国情绪。在结尾中,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中国护照,一句“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更是戳中了无数华侨和海外同胞们的泪点。

其实,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着一群真实的“战狼”,那就是“雪豹”突击队。

“雪豹”突击队,前身是“雪狼”突击队,组建于2002年的12月,是专为反恐防暴、武力突击和保卫奥运而成立的“特种兵”部队。目前,这支反恐尖兵部队已有将近400人的规模。“雪豹”突击队的训练场如同战场,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经历“魔鬼周”训练:每人标准负重35公斤,一周徒步行军241公里,每天只休息3个半小时,伙食却只有2两米饭和1袋榨菜。长达两年的艰苦集训后,最终通过十几项严格考核的他们,才能成为这支精锐部队的正式成员。

说到命名的寓意时,“雪豹”突击队的大队长曲良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抓一只雪豹,一个猎人用了8只牧羊犬对其进行围攻,双方搏斗了一整个晚上,但这只毫无惧色的雪豹始终没有被猎人抓获。“雪豹”突击队每一个成员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祖国和人民的信任,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一只只坚韧、顽强、善战的雪豹,来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雪豹突击队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成长,是反恐国家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位官兵唯一的政治信条,为此我们甘愿奉献一切。” “雪豹”突击队的勇士们不畏艰难,挑战自我,拥有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用终生来实现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历史使命。

一天雪豹人,终生雪豹魂。“雪豹”突击队的每一个勇者,都是一匹真正的中华战狼!

案例解析:

习近平曾经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魂。在电影《战狼》的男主角冷锋身上,就有这样一股爱国主义的中国精神,他不畏艰险,不忘和不辱军人使命,义无反顾地带领同胞和难民,展开逃亡。在中华大地上,有一群真正的中华战狼,那就是“雪豹突击队”,他们接受严酷的训练,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电影《战狼》激起了千万中国人的爱国情绪,而“雪豹突击队”为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第三目“做忠诚的爱国者”知识点教学,教师可通过电影《战狼》和“雪豹突击队”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内容以及重要作用。尽管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肩担保家卫国的重任,但树立爱国意识,发扬中国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4.7、屠呦呦和青蒿素

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描述过一种形象化的恐惧:犹如患三日疟的人临近寒颤发作时/指甲已经发白/只要一看阴凉儿就浑身打战……这种让人恐惧的“疟”指的就是疟疾。

在人类历史上,疟疾几乎是蹂躏人类时间最长、杀伤范围最广的疾病。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均死于疟疾,中国的康熙皇帝也因疟疾险些丧命。史书记载道:汉武帝征伐闽越时,“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东汉马援率八千汉军,南征交趾,然而“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欢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越南部队因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远远超过了战斗造成的伤亡损失;感染疟疾的侵越美军人数也有近80万人。而今,疟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逾200万人。

2015108日,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一种药物——青蒿素,为疟疾防治作出重大贡献。此时的屠呦呦已经年过八旬。从1969年屠呦呦接受国家抗疟药研究任务开始,历经了380多次实验、承受190次失败的煎熬后,1971104日,编号为第191号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出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这一成功最终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之后,多个青蒿素类抗疟药先后诞生。

青蒿素的发现到研制成功,虽然过程曲折而艰辛,但在屠呦呦及其团队身上却生动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精神。40多年前,面对一次次令人沮丧的实验结果,屠呦呦下决心继续攻读中医典籍寻找灵感,一天,她在阅读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被其中的一段话猛然点醒。“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温度可能是提取抗疟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关键!于是,她立马重新设计实验,将用沸点较高的乙醇提取改为沸点较低的乙醚,终于获取到抗疟效果为100%的提取物! 如果说青蒿素的发现带有某种偶然性,那么,在成功的偶然中,一定有着某种必然。让成功必然发生的就是屠呦呦一直坚守的创新精神。抗疟药物研发过程中她开拓新路,大量阅读中医药典籍,大胆尝试……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新事物。”而屠呦呦对青蒿素提取的不懈追求、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则是源于一颗“悬壶济世“的赤子之心,是对中国传统医道”仁“”义“的最好诠释。“她坦言:“获得这个奖,我并不觉得怎么样,我倒是觉得青蒿素真正能救命,能让很多人免于死亡更重要。即使不给我这个奖,但能救很多人,也值。”

案例解析:

在过去,医疗水平不高导致猖狂的疟疾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恐惧和痛苦。至今,疟疾仍然是全国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研制青蒿素,对于人类对抗和防治疟疾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就明显地体现在屠呦呦的身上。屠呦呦的成功经历了多重挫折,她的这句“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新事物”清晰地体现了时代精神,面对困难,屠呦呦及团队没有气馁和放弃,而是百折不挠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用创新的眼光和精神来对待科研工作。可以说,倘若没有坚持和创新,也就没有青蒿素。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第一目“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知识点进行教学,教师可通过屠呦呦发现和研制青蒿素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屠呦呦身上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禀赋。正是这种用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一直激励并引领着广大中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获得飞跃式的发展。

 

 

 

 

 

 

 

 

 

 

 

 

 

4.8、小单车上的大时代

这张自行车人潮涌动的照片,摄于1984年的上海光新路。摄影家王文澜在《自行车的日子》一书中曾以“流动的长城”来形容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中出现的自行车流,调侃称“如果你想让人们惊讶一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说自己不会骑自行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和稀罕物。谁家有辆自行车,可比现在有辆汽车还显“土豪”。“骑着倍儿新的自行车,带着彩花的暖水瓶”成为人们生活富足的象征。1978年后,随着生活改善,耐用消费品需求全面增长,“三转一响”成为结婚置业的必备物件。198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日用机电产品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等日用机电产品生产。于是,全国各地开始兴建自行车厂及相关零配件厂。以北京为例,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自行车数量以年均50万辆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到80年代末,千万人口的北京,已拥有800万辆自行车。除去老人孩子,几乎已是“一人一车”的饱和状态。在高峰时段,东单、南河沿、西单等路口,每小时就会有两万多辆自行车通过。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自行车的普及,这种自由轻便的代步工具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当时的中国俨然成为一个“自行车王国”。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私家车开始出现;同时,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使得自行车的空间和市场被不断挤占。上世纪90年代起,三大自行车厂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自行车行业进入低谷。

不过,在长达十几年的“沉寂”后,自行车行业又出现了新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共享单车浪潮的袭来,“自行车王国”的盛景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共享单车以其靓丽的外形、智能的解锁方式和“随时随地”的特点,重回历史舞台,在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以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77月,全国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5亿人次。共享单车就这样迅速成为了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中国的单车共享模式正逐渐向海外扩展,开始为英、美、日、意等7个国家、共12座城市提供智能共享单车服务。

作为“互联网+交通运输”的模式创新,共享单车的出现为“中国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注解,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积极改变。共享单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引领绿色交通;改变了大众认知,加快构建信用社会;改变了产业结构,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改变了政府管理思维,实现了从监管到共治;改善了社会治理,推动城市文明提升;改变了出海路径,打造“共享式出口”。共享单车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中国。

这一切无疑表明,改革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在改革创新中锐意进取,奋力前进。

案例解析:

如今,共享单车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骑着“二八杠”上班的大爷大妈,如今骑着共享单车去买菜;如今上班族骑着共享单车,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不用再担心打车难。短短两年多时间,共享单车涌进城市的大街小巷,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这一全新的“互联网+”产物为大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经济绿色的短途出行服务,虽然新模式下也衍生了一些问题,但共享单车的出现,确是为“中国模式”提供了一种注解,给中国的带来了诸多积极改变。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无疑改变了骑行观念,引领绿色出行;改变了大众认知,加快构建信用社会;改变了产业结构,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改变了政府管理思维,实现了从监管到共治的转变;改善了社会治理,推动城市文明提升;改变了出海路径,打造“共享式出口”;改变了国际印象,使中国制造实现了从山寨到原创的转变。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改革创新的巨大力量。除了共享单车,还有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运动仓……共享经济模式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重构人们的思维理念。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领域分享经济的融资规模分别为700亿元、325亿元、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110%173%。正是网络新生代消费理念的变化、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灵活就业的追求等推动了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也呼唤着新时代的不断创新。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第二目“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共享单车”这个案例,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共享单车所体现的技术创新、经济模式创新、观念改革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等。同时,启发学生讨论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事,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切身感受,理解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并能从自身做起,自觉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担当、勇于超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改革创新中引领世界潮流,争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4.9、林鸣的港珠澳大桥攻坚战

20181024日,一架雄伟壮阔的“跨海长虹”——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这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最终划上了完满句号。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梁、人工岛和海底隧道于一体,横跨伶仃洋,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座城市,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

这项大国工程背后是一支敢闯敢干、奋勇拼搏的中国桥梁工程师队伍,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由林鸣具体负责的岛隧项目则是整个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港珠澳大桥的一部分正处于伶仃洋航道和香港机场飞机飞行航线的黄金位置。为了不影响海上航道和空中航线的正常运行,必须修建一条超长的海底沉管隧道。人工岛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必要转换,如何快速、低成本地建设起两座人工岛就成了一大挑战。为减少施工对附近海域自然环境和航道运输的影响,林鸣和他的团队提出一个创新构想——钢圆筒筑岛。工程团队借助大型起重、运输设备,将120个巨型钢圆筒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再填砂成岛。仅仅7个月,东、西两座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便矗立在伶仃洋上,林鸣团队以创新拼搏的精神创造了外海人工岛建设的工程奇迹。

海底沉管隧道连接了东、西两座人工岛,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这就意味着工程中沉管隧道的建设没有前例可循、攻关难度极大。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世界共建有100多条沉管隧道,但长度超过3000米的只有欧洲的厄勒海峡大桥和韩国的巨加跨海大桥。为了寻求经验,林鸣和团队曾数次奔波于欧洲、韩国、美国等地,但均无所获。荷兰一家技术公司开出1.5亿欧元的天价,让林鸣对外寻求合作的想法就此破灭,甚至还有外国专家扬言:“你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这件事的。”没有经验,也没有合作,怎么办?林鸣说:我们自己干。这是一条深埋沉管隧道,“深埋”意味着传统的刚性沉管结构和柔性沉管结构都不可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在无数个不眠夜之后,林鸣创造性地提出“半刚性”沉管结构方案,它结合了刚性和柔性结构的优点,成功实现“滴水不漏”,成为全球首创。

沉管安装难度极大,说它是“海底穿针”也毫不为过。安装期间林鸣曾出现鼻腔大出血,不得不在4天内完成两次全麻手术。手术刚结束没多久,他就急忙赶去施工现场。201737日,历时4年多,33节沉管终于全部安装完毕。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林鸣都不禁感叹,仿佛自己是带着几千人的团队在走钢丝,任何一个细节的差错,都可能会让这项工程前功尽弃。

港珠澳大桥工程结束后,当林鸣再次前往那家荷兰公司作技术交流时,迎接他的不再是嘲笑和质疑,而是冉冉升起的中国国旗和嘹亮奏响的中国国歌。林鸣激动地说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的建设者而自豪,也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肩上有着一份举世瞩目的重任。”

横跨东西,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开了新通道。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中国的工程师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国外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用自主研发出的“中国标准”惊艳了全世界。

案例解析:

本案例主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及其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困境中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最终成功完成这项“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中国工程师们在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合作的基础上,顺利攻关,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在建设过程中申请专利1000多项,用真本事给全世界提供了港珠澳大桥120年使用寿命且滴水不漏的“中国标准”,凭借创新创造赢得大国尊严,斩获世界各国的赞扬与肯定。

古往今来,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能力更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曾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谁能掌握科技创新的新优势,谁就能占领先机,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港珠澳大桥工程的顺利落幕,不仅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为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一体化发展格局打开了新通道,更彰显了中国在世界创新舞台中的大国地位,为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供发展先机。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第二目“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相关知识点教学。教师可通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林鸣团队自主攻关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基本情况,理解中国工程师在困境中开拓创新、奋勇拼搏的中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点结合工程师们自主研发的创新方法和创新项目如钢圆筒筑岛、“半刚性”沉管结构等,引导学生理解创新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可结合港珠澳大桥的地位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创新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可结合习近平九州体育官网登录入口“科技创新”相关的讲话以及中国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这一知识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我国还有什么工程和项目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和创新实力等等。

 

 

 

 

4.9.1、从1G5G

三十多年来,移动无线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从1G5G,移动无线网络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从1G5G的 “G”,是代的意思,5G表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1G是移动通信的鼻祖,采用的技术是模拟通信系统。1987年,广东省建立中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1G时代。1G时代被称为“语音时代”,也是“大哥大”的时代。由于1G技术的限制,大哥大只能进行语音传输,接打电话,同时还有距离限制,无法实现越洋沟通,上网冲浪更是无从谈起。尽管功能单一,价格昂贵的“大哥大”却成为当时人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20世纪90年代末,1G网络正式关闭,人们迎来2G时代。这时,数字调制方式取代了模拟调制方式,取得一大进步。相比于以前,2G在技术上更成熟,具备高度的保密性,还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手机不仅能打电话,还能发短信、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因此,2G时代也被称为“文本时代”。尽管2G也存在技术缺陷,但它是通信行业坚实的一步,为后面的3G时代奠定了基础。

2009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中国真正进入了3G时代。3G时代被称为“图片时代”,这时的3G手机能快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在3G时代里,随时随地上网变成一件不再奢侈的事情,微博、微信等依赖网络流量的各种通讯工具应时而生,大大地创新和丰富了人们的社交和娱乐方式,3G时代成为开启移动通讯新纪元的关键时代。

3G时代切换到4G时代,是从2013年开始的。进入4G时代后,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呈现进一步融合的趋势,我国更加重视无线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在4G技术的支持下,移动互联网开启一股新浪潮,移动支付、滴滴打车、美团外卖、抖音短视频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人们成功跨入“一部手机在身走天下”的时代。

随着ARVR、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G技术曾有的优势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面前开始变得捉襟见肘,5G时代正悄然来临。5G最大的特点就是“快”,能为智能手机提供更高性能,同时还将涉及无人驾驶、无人机、物联网等多个新领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联系,催生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

2019120日,杭州启动国内首个5G创新园。

2019124日,中国华为推出第一款5G芯片——天罡芯片。

2019129日,中国电信发出国内第一张5G电话卡。

201924日,央视春晚进行首次5G网络超高清的全民直播。

在国家和企业的努力下,中国的5G时代就要来了

案例解析:

本案例主要介绍了从1G5G的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从1G5G的变化,体现了技术的进步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非常贴切地说明了: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创新能力也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只有走好科技创新这步棋,才能占领发展先机,赢得优势。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上,我国政府和各企业共同发力,在4G的基础上研发5G先进技术,准备迎接将到来的5G“物联网时代”,以满足时代、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发展需要。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第二目“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在使用本案例时,教师应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并可以设置自由讨论环节,就“我手中的手机和电脑”这样的主题,谈谈自己及家人的亲身经历,来体现通信科技的日新月异是如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进而激发学生在改革创新中创造社会价值、引领时代潮流的志向和信心。

 

 

 

 

 

作者: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第二章
下一篇:第四章
版权所有?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地址:贵州省 贵阳市 花溪大学城
邮编:550025   招生热线:0851-88308090  88308091
备案号:黔ICP备08000656号-1    贵公安网备 52990002000048号
欢迎关注学院微信公众号